2025年12月,由中國計算機學會(CCF)主辦、多家頭部科技企業聯合承辦的"AI算力溫控創新研討會"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。這場匯聚了學術界、產業界頂尖專家的高端論壇,首次系統性探討了人工智能算力爆發式增長背景下的溫控技術革命,為全球數據中心能耗難題提供了突破性思路。
官方指定鏈接:http://www.hmzlh.cn/s/id/702.html
一、算力需求激增催生溫控技術革命隨著大模型參數量突破百萬億級,全球AI算力需求正以每年300%的速度增長。研討會開場,CCF高性能計算專委會主任張明遠教授展示的一組數據引發深思:單臺AI服務器機柜功率密度已從10年前的5kW飆升至40kW,預計2026年將突破80kW;而傳統風冷技術在25kW以上就面臨散熱瓶頸。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成在主題演講中透露,某頭部企業訓練1750億參數模型時,僅制冷能耗就占總電費的42%,"這相當于每產生1元AI價值,就要為散熱支付0.5元成本"。二、相變冷卻技術實現突破性進展華為數字能源展出的"全浸沒式相變冷卻系統"成為研討會焦點。該技術將服務器完全浸入特殊冷卻液中,利用液體汽化過程吸收熱量,實測PUE值(能源使用效率)低至1.05,較傳統方案節能40%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這套系統成功解決了長期困擾業界的"局部熱點"問題——在10萬顆GPU并行運算時,芯片間溫差控制在±1℃以內。清華大學陶文銓院士團隊公布的"微通道相變散熱器"則更進一步,通過在芯片內部構建微米級冷卻通道,使單芯片散熱能力突破1000W/cm²,為下一代3nm AI芯片鋪平道路。三、綠色能源與智能調溫協同創新研討會特別設置了"碳中和與算力基礎設施"圓桌論壇。阿里云基礎設施負責人周曉明分享了張北數據中心的最新實踐:通過將液冷系統與風電、光伏直接耦合,實現全年87%時間使用綠電供電。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《AI數據中心溫控白皮書》預測,到2028年,采用光儲直柔技術的智算中心可將碳排放降低60%。而百度研究院提出的"氣象自適應溫控算法"則展現了軟件創新的價值——通過機器學習預測負載波動,提前調整制冷策略,在燕郊數據中心實現全年制冷能耗下降18%。四、材料科學開辟散熱新路徑中科院化學所帶來的"石墨烯超導熱膜"引發廣泛關注。這種厚度僅0.3mm的新型材料,熱導率達到驚人的5300W/(m·K),是銅的13倍。實驗數據顯示,采用該材料的服務器背板,在同等散熱條件下可減少30%風扇能耗。更令人振奮的是,北京理工大學團隊研發的"自修復導熱硅脂"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材料老化問題,在200℃高溫下持續工作10000小時后,導熱性能衰減不超過5%。五、標準化與產業化進程加速會議期間,由CCF牽頭成立的"AI算力溫控產業聯盟"正式啟動,首批成員包括華為、騰訊、中科曙光等23家單位。聯盟秘書長王立軍透露,正在制定的《浸沒式液冷系統技術要求》等5項團體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稿,預計年底發布。工信部代表在閉幕致辭中表示,國家將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溫控技術攻關,計劃三年內在全國建設10個AI綠色算力示范基地。這場持續兩天的研討會共發布技術創新報告17份,達成產學研合作意向9項。正如CCF理事長梅宏院士總結所言:"當算力成為新時代的生產力,溫控技術就是支撐這種生產力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力。今天的創新突破,正在重塑AI產業的價值鏈。"與會專家普遍認為,隨著相變冷卻、智能調優等技術的成熟,2026年有望成為AI數據中心"能效革命"的轉折點,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能。
2025年展會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
“e書在線:“電子樣本專業推廣,“展會信息”搜索發布。 戰略合作伙伴:浙江省泵閥行業協會 溫州金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浙ICP備15011510號-1